一、微专业介绍
结构健康智能诊断与加固更新设计作为我校首批立项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工科微专业,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及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中对结构健康诊断与加固更新设计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土木工程河南省一流专业,融合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目前专业拥有智慧工地项目实训室,工程结构健康智能诊断实训室、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建模与结构优化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同时还与国内知名检测结构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学习保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智能结构检测、加固和改造设计等专业知识。学生将学习《建筑智能检测技术》、《桥梁检测与加固》、《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设计》、《综合实训》、《建筑鉴定与加固设计软件应用》、《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预期能够从事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和古建筑等智能检测和评定、危旧房屋检测鉴定、建筑改造更新与修复设计等工作,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能够促进建筑业智慧更新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学习合格者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结构健康智能诊断与加固更新的基础理论及技术方法。
2.具备运用智能监测工具与数据分析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3.具有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推动工程结构智能诊断与加固技术的应用。
4.具有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意识,具备团队协作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师资力量
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2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7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超过85%。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南阳市高层次人才2人,南阳市拔尖人才1人,校级淯阳学者2人、青年学术骨干3人。。
四、招生对象和计划
招生对象:面向全校2023级和2024级学生
年度招生计划数:30
五、学制、学分及证书
学制:2年(要求2年以内)
学分:14.0学分
学习证明发放: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规定的条件,由南阳理工学院教务处负责统一颁发“结构健康智能诊断与加固更新设计”微专业学习证明;本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登记信息,不授予学位。
六、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开课时间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开课单位 | 考核方式 |
建筑智能检测技术 |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授课 | 2.0 | 32 | 土木工程学院 | 考查 |
桥梁检测与加固 |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授课 | 2.0 | 32 | 土木工程学院 | 考查 |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设计 |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授课 | 3.0 | 48 | 土木工程学院 | 考查 |
综合实训 |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授课 | 3.0 | 3周 | 土木工程学院 | 考查 |
建筑鉴定与加固设计软件应用 |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授课 | 2.0 | 32 | 土木工程学院 | 考查 |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 |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授课 | 2.0 | 32 | 土木工程学院 | 考查 |
七、微专业介绍
智慧工地项目实训室是一种为培养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智能化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实训基地,通过模拟真实的工地场景,集成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和实践智慧工地的各项技术与管理流程。
图1 智慧工地项目实训室
工程结构健康智能诊断实训室是主要用于结构检测、评估与智能诊断相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依托传统的检测技术和手段,融合多种先进技术,旨在模拟、监测和分析各类工程结构的健康状况提供技术支持。

图2 混凝土结构检测

图3 钢管塔的检测

图4 输煤栈桥的检测

图5 无人机智能检测系统

图6 工程测量机器人

图7 手持雷达检测钢筋分布位置
图8 建筑跟踪机器人
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建模与结构优化实训室是一个融合了先进测量技术、数字建模技术和结构优化技术的专业实训场所,通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构建精确的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辅助建模并进行结构优化分析。

图9 RTC360 三维激光扫描应用

图10 手持三维激光扫描辅助建模
八、报名、选拔方式
报名方式:报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报名请将个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学号、专业、个人联系电话以及个人成绩单发至邮箱chenfenghpu@126.com,线下报名请到土木工程学院5号教学楼2楼教务办填写《微专业报名表》进行报名并提交成绩单一份。
选拔方式: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选拔程序: 报名资格审查、学院初审、学校复核、录取公示。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阳冰 陈峰
联系电话:13782104767 18813158903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