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排在“六稳”的第一位。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多出14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当前正值2019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实现从学生到职场的华丽转身,就业更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
“新经济”快速发展,拉动毕业生就业增长
新经济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上半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今年,全国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9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54%。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河南省公共人才服务机构人才市分析报告》显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行业居于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十大需求行业的前三名,教育业、金融业等知识型密集产业较往期人才需求量均有所增长。
随着新动能不断加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以新产业、新材料、IT、电子商务、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仍是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也是毕业生期望签约的对象,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从最具代表性的2019年河南省春季大型招聘会上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物联网、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企业释放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体现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模拟开发、深度学习等技术热点岗位上。与去年相比,新经济行业人才需求量呈上涨趋势,进一步拉动了就业的增长。
人才需求多元化,就业景气指数稳中有升
2018年以来的多项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大,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最快。与此同时,2019年的大学生雇主对就业形势表示乐观,用人需求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和新业务,技术和多元市场孕育诸多职业机会。
据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营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到现场或通过网络招聘的用人单位超过2300家,其中,80%为中小企业,提供岗位涉及教育、科技、IT、自动化、化工、销售、医药等领域,前来招聘用人单位和求职毕业生以河南省内为主,北京、上海以及中部、沿海省份用人单位达到24%以上。“从全省范围看,企业进入校园宣讲频次、招聘岗位数量较去年均有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平稳。”
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从行业看,教育培训、服务业等新兴市场不断释放就业机会,就业贡献可观且发展态势良好,而传统的产能过剩且劳动密集型领域就业景气度有所改善。从薪酬看,白领们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不同行业和职业提升的同谋不尽相同,知识密集型行业薪酬增幅较快,而劳动密集型则上涨缓慢。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就业景气程度维持较好,中小微企业供求矛盾整体显示紧张。
前程无忧发布的《2019中国重点大学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的大学生雇主普遍对招聘表示乐观,一方面物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汽车、银行和健康医疗等各行业领先雇主抢夺的新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多元、丰富的细分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雇主们急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届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反映了就业景气的回升。报告指出,2019届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景气指数高于去年(从1.78升至2.68),分职位来看,2019届应届生就业景气度最好的10个职位中,排名第一的是销售业务相关职位。
抢人大战再升级
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多元化
2019年的“抢人大战”,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也更烈一些。春节假期刚结束,各地就开始密集地出台人才政策。仅2月,就有海口、西安、深圳等城市出台了人才引进新政,其中,海口和西安放宽了落户的年龄限制,而深圳则宣布将落户“秒批”扩大至高层次人才、学历类人才、技能类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4类人才。
如果说之前各地的人才政策只是常规操作,那么今年“抢人大战”已经升级到了“2.0版本”,不少城市已经把目光锁定在了广大高考生的身上。6月24日,在2019届高考考生公布成绩、填报志愿的档口,成都、杭州、西安三座城市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同天发布了“抢人”消息。从抢毕业生到抢高考生,这种迫不及待的姿态,恰恰再一次说明了城市对人才的渴望。
据麦可思发布的《2019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民企、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主要就业去向,“北上广深”就业比例持续下降,“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另外,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7.9%上升到了2018届的37.3%。
据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河南省63.77%高校毕业生在河南省内就业,其中在郑州就业人数占省内就业人数的45%。
经济新常态衍生就业新业态
新职业带来哪些新选择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加速增长,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一批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职业应运而生。
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并陆续发布这些新职业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
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滋生孕育出新职业。
这次发布的首批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的是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升级催生出一系列高端专业技术类新职业;有的是随着新兴技术的采用,传统的第一、二产业智能化不断提升,无人机运用领域不断扩大,科技的提升引起了传统职业的变迁;有的利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衍生于信息化与现代社会深度结合。
这些新职业均属高新技术产业,时代感极其明显,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要求从业人员普遍需要具备较高学历或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从人才供需的角度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前景旺盛,高校毕业生从业的潜力巨大。从高等教育供给侧的角度看,随着国家“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一系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设置,必将对新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5部门联合发文,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中的重大关切。7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积极拓宽就业领域,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全力做好兜底保障,确保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就业局势基本平稳。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为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也为2020年高校毕业生铺路搭桥,相信更多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